经过几年来的发展,目前全县共建成42个生态放养鸡养殖专业合作社(家庭农场、养殖场),今年上半年,全县养殖生态放养鸡115万羽,其中,放养蛋鸡以绿壳蛋鸡居多,存栏48.6万羽。今年年末养殖生态放养鸡预计突破150万羽,产蛋量可达2340万吨,产业产值预计达到2亿元,户均18901元,一个惠及数千农户的生态养殖产业正在加速崛起。
张家乡兴隆场村林下鸡养殖基地内,工人们正将脱温后鸡苗装进笼子里,随后将送到村党群服务中心发给等待的养殖户们。林下鸡养殖场筹建初期,面临较大的资金缺口,正是依靠申请的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50万元,才得以顺利建成。现在该基地占地8.5亩,有现代化养殖圈舍2座,形成了产供销一体化产业链条,为农户分散养殖提供产前、产中、产后服务,辐射带动全乡及周边乡镇发展生态放养鸡养殖,每年为村集体分红4万元。
2019年以来,两当县持续加大资金扶持力度,积极争取中央、省级扶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资金1050万元,下拨县级财政资金700万元,统筹整合村级资产、资源,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项目40个,聚力打造成规模、成体系的产业发展集群。
为了让农户消除顾虑,张家乡生态养殖推行“四统一”,即统一购买鸡苗、统一鸡舍标准、统一技术指导、统一产品销售,不但提升了产品质量,也更新了群众的思想观念,产业结构不断迭代优化,联合分散经营的农户抱团发展,项目示范带动作用逐步彰显,达到了“支部带动、项目拉动、群众联动”的效果,村级集体经济内生动力明显增强。
今年上半年,全县村集体经济累计收入达到1400余万元,116个村平均收入为12.75万元。经营性收入累计1200余万元,村平均收入为10.65万元,目前在全市排名第一。
站在鱼池乡蒲湾村陇兴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现代化鸡棚外,风吹来的都是扑鼻的草木清香。墙上两只巨大的风扇轰轰作响,为鸡棚调节室内温度,棚内几千只鸡苗吃料、喝水,叽叽喳喳叫个不停。
“咱们县对生态放养鸡扶持力度很大,就今年来说,‘三类户’脱温鸡苗奖补标准为12元/羽,新建标准鸡舍并投入使用的一次性奖励2000元;一般户脱温鸡苗奖补标准为7元/羽,新建标准鸡舍并投入使用的一次性奖励1000元。全县上半年预拨生态鸡奖补资金达到336.28万元。”县畜牧兽医站站长晋华杰说。
两当县已连续7年持续落实《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奖补办法》《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奖补实施方案》,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向种养户和合作社累计兑现奖补资金9000余万元,为全县山地立体农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,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。
今年,鱼池乡陇兴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采用“借鸡下蛋”模式,前期为周边50户群众免费提供脱温鸡苗6万余羽,后期保底回收鸡蛋和淘汰鸡,并提供技术指导,配合产业奖补政策的扶持,有效破解了农户养鸡缺资金、缺技术和销售难问题。
“赵文书,你现在是‘红人’呀!”听到村民调侃他,西坡镇西坡村文书赵炳乐只是摸摸头憨厚地笑笑,“没有没有……”
回想过去,并不轻松。在外务工的赵炳乐为了不让自己的妻子孩子长期成为农村“三留守”人员,2013年他毅然返乡创业,务工的时候他掌握了一些养殖技术,想要在家乡发展土鸡养殖,但农村年轻的劳动力大量流失、产业基础薄弱、缺乏起步资金等困难也摆在他的面前。
西坡镇镇党委、镇政府和村两委得知他有发展养殖产业的意向后非常重视,多次到他家共同商议发展计划,为他争取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和产业奖补资金,邀请县内外专家来进行技术指导,将他推荐为乡土人才,多次联系外出培训。赵炳乐也不负众望,将他领办的合心种养合作社发展成了集土鸡孵化、育雏、养殖、销售以及深加工于一体的综合性养殖龙头企业,成了县里的养殖标杆。
为了助力多元富民产业发展,该县为12个乡镇选派科技专员及金融专员24名,还专门成立生态鸡养殖、中蜂养殖等专家工作站,邀请县内外专家定期进行技术指导,广泛推广生态鸡、中蜂等特色产业发展的经验做法。同时,将相关领域的省内外高层次人才认定为“人才志愿者”,为全县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。
编辑:董雨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