靠技术优势前行
黄河流经永济市48.6公里,赋予了该市30万亩的黄河滩涂资源优势,水产品产量占到全省的1/3。这里是我省最大的渔业主产区、“国家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”。
“我家是水产养殖世家,三代人只做养鱼一件事。”永济海景州渔业科技有限公司是山西省渔业协会副会长单位,介绍起永济渔业发展情况,该公司总经理李宏江如数家珍。李宏江自小在黄河边长大,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养鱼,在水产养殖这一行摸爬滚打了大半辈子,凭着辛苦打拼和过硬的养殖技术,靠着家门口的黄河水,生活已经步入小康。
开张镇西开张村周边曾经蒿草丛生的千余亩盐碱滩,现在成了“南虾北养”千亩生态产业园区,1000个养殖棚村民土地入股,每亩地每年租金500元,带动150余人就业,增加劳务收入300余万元。
永济市坚持规模化、标准化、生态化、多元化的渔业发展思路,合作社(家庭农场)等新型经营主体如雨后春笋,捕捞、销售等专业服务组织扬帆出海,为水产养殖转型升级“工笔画”添上了精彩一笔。
凭创新理念发展
54岁的余养心管理着80亩的水面,即使是半夜遇到气压低的情况,他也不担心鱼翻塘,因为鱼塘智慧管理系统会发出警报,他只需打开手机终端,就可一键搞定。
近年来,永济市先后投资1.5亿元建设现代农业伍姓湖南美白对虾养殖示范基地,投资1.48亿元扎实推进永济智慧水产冷链物流园,投资1.38亿元在开张镇建设千亩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、实施了920亩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和2个水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等项目。
在栲栳镇龙行村水产养殖基地,蟹农王孟停正忙着分拣、捆绑成熟的螃蟹。近年来,靠着好品质,王孟停养殖的螃蟹在老客户的口口相传下销量稳定。
栲栳镇的水产养殖户依托海大集团、红娘蟹业的先进养殖技术,建成了标准化生态有机大闸蟹及经济类淡水鱼、虾养殖基地,每年可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00万元,带动农户增收300余万元。
尽保护生态之责
永济市生机勃勃的农渔旅融合业态,引导水产业向着优质高效发展。
61岁的杨兴毛从1980年就开始从事水产苗种繁育、成鱼养殖,致力于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服务。他现在与永济市水产良种站合作,试养牛蛙、锦鲤。位于永济市水产养殖产业基地第二区的水产良种站,工作重点就是为当地渔业生产提供优质苗种。现在站里拥有鲤鱼亲本405组、后备亲本1000组,年产鲤鱼水花3000万尾,是集现代渔业科研、技术推广、养殖生产为一体的养殖基地,被评为省级水产良种场。
永济市多年来注重渔业资源保护和水域生态环境养护,通过严格落实禁渔期制度,强化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,开展了增殖放流、外来有害生物调查和防治等工作,进一步增加了鱼类种群数量,维护了水生态平衡,促进了渔业可持续发展。
本报记者杨永生 通讯员史峰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