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» 资讯 » 行业资讯 » 正文

管道直连养殖场和粮田!种养结合,解决粪污进农田最后一公里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:2023-03-16  浏览次数:83
核心提示:  3月12日,王振伟走在莒南县相沟镇一片麦田里,晴好的阳光下,他的心情很好。麦苗早已在春风中返青,旺盛的长势让人感觉整片麦田有着厚重的浓绿。
   3月12日,王振伟走在莒南县相沟镇一片麦田里,晴好的阳光下,他的心情很好。麦苗早已在春风中返青,旺盛的长势让人感觉整片麦田有着厚重的浓绿。

  有机肥和沼液养肥的耕地上,麦苗在春风春阳下成一片浓绿。

  种着270亩小麦的王振伟,今年44岁,莒南县洙边镇王家野疃村人,大学毕业返乡创业青年。其实,他是养奶牛的,他的养殖场里,现在母奶牛连同其所产的公奶牛,共有1500头。“我的主业是养牛,一开始种地是不得不去做,现在想法变了,种地对我来说同样重要。”他说。

  2009年,王振伟回乡养起奶牛,到2014年他的养殖场里奶牛数量达到300头。在养奶牛一切皆看好的时候,他遇到了大问题,那就是粪污处理。

  300头奶牛,一天可产生10立方米干粪,20立方米污水。干粪还好些,周边村庄农民会用车来拉,施用在他们的粮田菜地果园里;污水却没有农民要。“经过干湿分离后的污水,其实也是很好的肥料。”王振伟说,“农民不来拉,是因为运输需要专用车辆,至少需要大罐体;拉来还要施用到地里,运输费用和时间成本都太高。”

  王振伟考虑过建污水处理厂的问题,可建设成本高,运行成本高,不是养几百头奶牛所产生的利润可以承受的。他想着种些地,自己来解决污水问题。

  王振伟的奶牛养殖基地。

  2014年,他在新建一处养牛场时,流转了周边的270亩耕地,试着搞种养结合。他在养牛场里建起了容积达1万立方米的氧化塘。养牛场产生的粪污,干湿分离后,干物质经过发酵后,变成优质有机肥;污水经过三级沉淀后,进入氧化塘。

  在密封的氧化塘里,污水要存留半年,经过厌氧发酵、暴氧生化处理,最后变成沼液。更重要的是,这种沼液达到了国家级农田灌溉用水的标准,可以直接通过管道流进270亩地里,用来浇地肥田。

  王振伟种着的270亩地,和周边农民同样一季种小麦一季种玉米。开始他与周边的农民一样,需要施化肥,随着养牛场所产的有机肥、沼液年年施用到田间,化肥施用量越来越少。“近几年,我的粮田里,基本不再施化肥了。”他说。

  污水最终变成了灌溉用水,流进田间浇了庄稼,节约了大量用水。王振伟的种养结合,大大提高了种粮效益。

  养牛大棚里有自动清粪系统,及时把牛粪清走。

  干湿分离,干物质变成有机肥,污水随管道进入下个程序。

  当地农民种两季粮食,一亩地一年要施用两袋复合肥(每袋100斤),现在的市场价是每袋近300元。不用化肥,一亩粮田一年可节省近600元,节支便是增收。

  “近三四年,不管是种小麦还是种玉米,与周边农民的同等地块相比,我的单产都高出10%~20%。我的地是越种越肥;农民的地单靠化肥,只会越种越差。”王振伟说。两季粮按年产2000斤算,王振伟的粮田一亩地一年至少比周边农民多产200斤粮食。更何况,不施用化肥,地里产的粮食品质高,价格自然就高。

  270亩粮田所产的小麦、玉米秸秆,王振伟一点不会浪费,全部拉进养牛场,最后被牛吃掉。当然,他现在所养的1500头牛,吃掉的不仅仅是自家地所产秸秆。“一头牛一年要吃掉7吨农作物秸秆,我现在养着的1500头牛,一年能吃掉近4000亩玉米秸秆。”他说。

  “种养结合,解决了粪污进农田最后一公里问题。”王振伟说,“环保问题,水肥的循环利用问题,绿色农业问题,都需要打通这最后一公里才能取得实效。管道输送,是解决这最后一公里的关键所在。”

  看到王振伟用沼液种地的省钱省力,当地农民很眼馋。王振伟在氧化塘特意留了个接口,又花2万元买来个可盛15立方米沼液的罐体。沼液免费,使用罐体免费,农民谁想用就来拉。“农民拉走的沼液,基本都是在耕地前当底肥施用了。没有管道,当水肥一体浇进地里,人工成本高。”王振伟说。

  这些年的养牛、种地,王振伟基本算清了种养结合账。在粮食不减产的情况下,不施化肥,一头牛所产粪污,可以基本保证一亩地施用;一头牛所产粪污用在3亩地上,可减产20%的化肥施用量。

  王振伟正在扩建养牛场,扩建完成后,他的养殖量可达3000头。就按现在计算,1500头牛所产粪污都能合理地施用到地里,一头牛供3亩地,一年共可减少18万斤化肥施用。

  污水经过三级分离、厌氧发酵、暴氧生化等处理后,最后变成可直接用来灌溉的肥水。

  后记

  在采访中,王振伟从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出发,多次提出:种养结合,最好是同一家企业既种又养,才能解决粪污进农田最后一公里问题。

  一家养殖企业所产粪污,即使以较低的价格卖给农民,农民也不太感兴趣,原因是运输成本高及施用太费时间。用管道输送进周边农民的地里,管道谁来建,管道里流出来的是否达到农田用水灌溉标准,农民使用时需要如何交费,等等,都是问题。其中一个问题解决不好,都没法解决粪污进农田最后一公里的问题。

  解决粪污进农田最后一公里的问题,各地养殖企业和种地农民都在进行有益的实践、探索。相信在这些实践、探索中,我们会找到一个可以普及的、有效的解决办法。有了这样的办法,才可能更大幅度地减少化肥施用量,才可能更多地减少农业面源污染,才能真正说我们的农业是绿色的。

 
 
[ 资讯搜索 ]  [ 加入收藏 ]  [ 告诉好友 ]  [ 打印本文 ]  [ 违规举报 ]  [ 关闭窗口 ]

 
0条 [查看全部]  相关评论

 
推荐图文
推荐资讯
点击排行
网站首页 | 关于我们 | 联系方式 | 使用协议 | 版权隐私 | 网站地图 | 排名推广 | 广告服务 | 积分换礼 | 网站留言